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管理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27 11:53:32   浏览:870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管理规定

江苏省人民政府


江苏省人民政府令
 (第60号)


  《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管理规定》已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现予发布施行。

                            
省长:郑斯林
                         
一九九五年五月二十五日


            江苏省供销合作社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积极作用,规范供销合作社的行为,维护供销合作社的合法权益,保证供销合作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供销合作社是在国家扶持下由农民和其他劳动者自愿入股组成的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组织,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是加强政府与农民密切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城乡商品流通的主渠道之一。


  第三条 供销合作社的宗旨是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综合服务,促进城乡经济的发展。


  第四条 供销合作社实行自愿联合、民主管理、平等互利、风险共担的办社原则。


  第五条 县级以上供销合作社自批准成立之日起具有法人资格。基层供销合作社和县级以上供销合作社的企业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设立登记,经核准后取得企业法人资格。


  第六条 本省各级供销合作社和有关单位、个人均应遵守本规定。本省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本规定,支持供销合作社事业的发展,保护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第二章 供销合作社的组织体制





  第七条 供销合作社的基本职能是:
  (一)贯彻执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行使政府赋予的管理职能;
  (二)研究制订并实施本社的规章制度、发展规划和工作意见,加强内部管理,搞好教育培训;
  (三)组织、指导所属企业、单位及下级社开展业务、经营活动,对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农副产品经营进行组织、协调和管理;
  (四)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农民的要求及供销合作社系统的情况与意见,为社员和社员社搞好服务,维护其合法权益。


  第八条 供销合作社由下而上逐级入股联合组成。上级社制定的基本规章制度、发展规划和重大决策等,下级社应当执行。上级社与下级社应当加强合作与联合。


  第九条 各级供销合作社所属单位的资产归本级社所有,由本级社授权其经营管理和有偿使用。所属单位对其所占用的资产负有保值和增值的责任。


  第十条 供销合作社实行代表会议制。社员代表大会是供销合作社的最高权力机构,每届任期3至5年。有关供销合作社的重大事项,必须经社员代表大会讨论和确认。
  基层供销合作社社员代表大会的代表,由社员推选产生。
  县级以上供销合作社社员代表大会的代表,由社员社的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第十一条 供销合作社社务委员会由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是社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常设领导和执行机构,向社员代表大会负责。每届任期与社员代表大会相同。


  第十二条 供销合作社实行主任负责制。供销合作社主任是供销合作社的法定代表人,对社务委员会负责。供销合作社主任应接受社员(社员社)监督。
  基层供销合作社的正、副主任由县级社提名,经同级社务委员会选举产生,或者由县级社聘任,经同级社务委员会确认。县级以上供销合作社的正、副主任分别由同级社务委员会选举产生。市和县级社主任的任免和调动须征得上一级社的同意,并按供销合作社章程有关程序规定予以确认。

第三章 供销合作社的设立、变更和终止





  第十三条 基层供销合作社以集镇为中心,按照经济区域设置,不设基层供销合作社的乡(镇)所在地可设分社或站。县级以上各级供销合作社按照行政区划设置。
  有条件的地方可逐步推行“一县一社”,实行供销合作社县级和基层之间组织一体化。


  第十四条 新设立供销合作社必须经上级社审核同意,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批准或登记手续。


  第十五条 供销合作社的合并、分立与终止,须经同级社员代表大会决议,并报上一级社批准,或由上一级社社务委员会讨论决定。供销合作社企业的终止,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四章 供销合作社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六条 供销合作社依法享有下列权利:
  (一)对其全部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依法处分的权利;
  (二)聘任和解聘所属企业和单位的负责人;
  (三)审批所属企业和单位的重大经营、投资决策;
  (四)监督检查所属企业和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
  (五)享有独立进行经济、社会活动的自主权,自主确定经营形式、分配形式、自主决定内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劳动组织形式和用工办法;
  (六)其他依法应享有的权利。


  第十七条 供销合作社应当承担下列义务:
  (一)遵守国家和本省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和社员的合法权益,提高职工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三)接受并完成国家和地方政府委托的任务;
  (四)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为农服务能力;
  (五)依法缴纳税金;
  (六)其他依法应当承担的义务。


  第十八条 供销合作社所属企业和单位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享有经营、用工、分配等自主权,并承担相应的义务。

第五章 供销合作社的经营服务





  第十九条 供销合作社应当在城乡建立综合性经营服务网络,开展多种形式的经营服务。经营服务机构的设置,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城乡建设和社员的需要,通盘规划,合理布局,行业配套,协调发展。
  基层供销合作社要坚持方便群众购销、便于领导和管理、符合经济核算的原则,设置综合商场、综合门店、专业公司、专业门店、饮食服务、加工、修理、仓储、运输和其他生产经营服务机构;在人口较集中的村落可设置供销分社或站;在行政村兴办综合服务站或委托社员办代购代销店,同农民联办商店等。
  县级以上供销合作社可以根据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扩大经营规模,设置专业公司,在城市和集镇建立批发市场、贸易中心、商场、连锁商店以及其他生产经营服务机构。


  第二十条 供销合作社可以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投资举办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界的企业集团、综合商社、联营企业、股份制企业以及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境外企业。


  第二十一条 供销合作社的经营服务不受城乡分工、行业分工、商品分工、经营层次和经营品种和限制。对于国家实行专卖、专营的商品和其他业务,只要供销合作社具备相应条件,都可以委托其经营或代营。
  供销合作社要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业和其他二、三产业。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技术合作,引进国外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不断增加出口创汇。
  供销合作社应当根据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需要,积极拓展服务领域,扩大经营范围,繁荣城乡经济。


  第二十二条 供销合作社实行购销结合、批零结合、联购分销、分购联销、综合经营、专业经营、集团经营等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可以自营、联营、代理、代办,还可以和其他经济组织实行股份经营。
  在供销、信息、科技、运输、加工、储藏等方面,为农民发展商品生产提供综合性、系列化服务,积极推行贸工农一体化,引导农民有组织地进入市场。

第六章 供销合作社的内部管理





  第二十三条 基层供销合作社和县级以上供销合作社的企业应当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证职工依法参与民主管理企业的权利。职工代表大会应当动员和组织全体职工,保障社员代表大会决议的贯彻落实。


  第二十四条 供销合作社的企业应当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强化经济责任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大中型企业要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第二十五条 供销合作社的资产由社务委员会统一管理和使用。供销合作社应当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供销合作社及其所属单位设立、变更、终止后的财产处理,按国家、省有关规定和社章执行。


  第二十六条 供销合作社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执行国家规定的财会制度。建立和实行互助合作、基金调剂制度。年终盈余在依法缴纳所得税后由各级供销合作社按照本社章程和上一级社规定进行分配。


  第二十七条 供销合作社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度,对各级管理人员实行选举制、聘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


  第二十八条 供销合作社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积极开展成人教育,兴办文化科学教育事业。

第七章 供销合作社与政府的关系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供销合作社接受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和管理,应当认真履行政府赋予的管理职责,完成政府委托的各项任务,保证政府宏观调控措施的实现。


  第三十条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对供销合作社进行指导、协调、扶持和监督。应当把发展供销合作社事业纳入各级人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信贷、税收、网点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
  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供销合作社,享受国家和政府扶持当地经济发展所实行的优惠政策。


  第三十一条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部门,要保护供销合作社的合法权益,保障其组织的完整性。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平调供销合作社的资金和财产、随意改变其隶属关系和限制经营范围,不得非法干预其内部机构设置和用人自主权。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和地方城市建设规划占用供销合作社土地、房产、经营网点、设施等,要有偿使用,给予相应的补偿。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要重视发挥供销合作社的作用,并要兼顾供销合作社的经济利益。政府委托的任务应当保障提供必要的资金。供销合作社因执行政府委托的任务而发生的政策性亏损,政府应当给予相应的补偿。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 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供销合作社有权拒绝、控告、检举,有关人民政府及部门应当对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分别追究行政责任、给予经济处罚,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其单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平调供销合作社人、财、物,干预供销合作社资产处置权的;
  (二)限制、截留或者以其他任何形式侵犯供销合作社经营自主权的;
  (三)对供销合作社实行摊派,以及对拒绝摊派的单位及其负责人打击报复或变相打击报复的;
  (四)玩忽职守、滥用职权,使供销合作社合法权益遭受损害的;
  (五)其它侵犯供销合作社合法权益的行为。
  上述行业由政府部门作出的,由同级人民政府责令纠正,进行处理;由政府作出的,由其上一级人民政府责令纠正,进行处理。


  第三十三条 供销合作社及其所属单位违反法律、法规和本规定的,政府或政府有关部门有权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对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分别追究行政责任,给予经济处罚,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其单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由供销合作社组建的各种专业合作社参照本规定执行,国家和省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过去与本规定相抵触的本省有关规定同时废止。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启用新版土地证书土地登记卡土地归户卡的通知

国家土地管理局


关于启用新版土地证书土地登记卡土地归户卡的通知
国家土地管理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土地(国土)管理局(厅),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土地管理局:
为加强土地管理,适应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及土地登记自动化管理的需要,依据《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土地登记规则》的规定,决定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正式启用重新修改、设计的土地证书及土地登记卡、土地归户卡。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新版国有土地使用证、集体土地使用证和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的规格及封面颜色见样本(另发)。证书记载内容、格式和使用及填写说明详见附件。
新版集体土地所有证的记载内容及格式不变,证书规格及封面颜色作适当调整(见样本,另发)。
二、新版土地登记卡、土地归户卡的规格为16开,其记载内容、格式和使用及填写说明详见附件。
三、土地登记过程中所需的其他表、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管理部门可参照1989年颁布的《土地登记规则》规定的土地登记表、卡的种类,按新版土地登记卡的记载内容和要求,并结合本地土地登记工作的实际需要自行修改、印制。
四、启用新版土地证书、土地登记卡、土地归户卡后,各地已经颁发的原版国有土地使用证、集体土地所有证、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以及经国家土地管理局批准或备案的集体土地农业用地使用证、土地使用权抵押证明书和土地使用权承租证明书继续有效,待变更土地登记时逐步更
换。各地土地管理部门现存的上述原版土地证书可继续使用到1997年12月31日。
已经使用的原版土地登记卡、土地归户卡可在变更土地登记时逐步更换,已经印刷的空白原版土地登记卡、土地归户卡可继续使用到1997年6月30日。
五、新版土地证书由国家土地管理局或其授权的单位统一印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印制土地证书,非法印制的土地证书无效。

附件一:国有土地使用证式样

国 徽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有土地使用证
__国用( )字第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有土地使用证
国家土地管理局制
全民所有制单位、集体所有制单位和个人依法使用的国有土地,由县级以上
地方人民政府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使用权。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九条
国家实行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登记发证制度。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第五十九条
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由土地使用者申请,经调查审定,准予登记,发给此证。
____人民政府(印)
年 月
--------------------------------
|土地使用者| |
|-----|------------------------|
|座 落| |
|-----|------------------------|
|地 号| |图 号| |
|-----|--------|----|----------|
|用 途| |土地等级| |
|-----|--------|----|----------|
|使用权类型| |终止日期| |
|------------------------------|
| 使用权面积 | |
|---------|--------------------|
|其中共用分摊面积 | |
|------------------------------|
| | |
|填| |
| | |
|证| |
| | |
|机| |
| | |
|关| (印) |
| | 年 月 日 |
--------------------------------

--------------------------------
| 记 事 |
|------------------------------|
|日期| 内 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明边长(米)
--------------------------------
| ↑ |
| | |
| | |
| | |
| | |
| | |
| |北|
| |附 |
| |
| |图 |
| |
| |粘 |
| |
| |贴 |
| |
| |线 |
| |
| |
| |
| |
| |
| |
| 比例尺1: |
--------------------------------
注 意 事 项
一、本证是土地使用权的法律凭证,必须由土地使用者持有。
二、凡土地登记内容发生变更及土地他项权利设定、变更、注销的,持证人及有关当事人必须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办理变更土地登记。本证不得用于土地使用权抵押、转让等。
三、本证记载的内容以土地管理部门土地登记卡登记的内容为准。
四、本证实行定期验证制度,持证人应按规定主动向土地管理部门交验本证。

附件二:集体土地使用证式样

国 徽
集体土地使用证
__集用( )字第 号
集体土地使用证
国家土地管理局制
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它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条
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一条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由土地使用者申请,经调查审定,准予登记,发给此证。
____人民政府(印)
年 月
--------------------------------
|土地使用者| |
|-----|------------------------|
|土地所有者| |
|-----|------------------------|
|座 落| |
|-----|------------------------|
|地 号| |图 号| |
|-----|--------|----|----------|
|用 途| |土地等级| |
|-----|--------|----|----------|
|使用权类型| |终止日期| |
|------------------------------|
| 使用权面积 | |
|---------|--------------------|
|其中共用分摊面积 | |
|------------------------------|
| | |
|填| |
| | |
|证| |
| | |
|机| |
| | |
|关| (印) |
| | 年 月 日 |
--------------------------------

--------------------------------
| 记 事 |
|------------------------------|
|日期| 内 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明边长(米)
--------------------------------
| ↑ |
| | |
| | |
| | |
| | |
| | |
| |北|
| |附 |
| |
| |图 |
| |
| |粘 |
| |
| |贴 |
| |
| |线 |
| |
| |
| |
| |
| |
| |
| 比例尺1: |
--------------------------------
注 意 事 项
一、本证是土地使用权的法律凭证,必须由土地使用者持有。
二、凡土地登记内容发生变更及土地他项权利设定、变更、注销的,持证人及有关当事人必须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办理变更土地登记。本证不得用于土地使用权抵押、转让等。
三、本证记载的内容以土地管理部门土地登记卡登记的内容为准。
四、本证实行定期验证制度,持证人应按规定主动向土地管理部门交验本证。

附件三: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式样


国 徽
土地他项权利
证 明 书
__他项( )字第 号
土 地 他 项 权 利
证 明 书
国家土地管理局制
为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保护土地他项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由土地他项
权利人申请,经调查审定,准予登记,发给此证。
(发证机关章)
年 月
--------------------------------
|权利人 | |
|----|-------------------------|
|义务人 | |
|----|-------------------------|
|座 落| |
|----|-------------------------|
|地 号| |图 号| |
|----|---------|-----|---------|
|权属性质| |使用权类型| |
|----|-------------------------|
| | |
|他项权利| |
| | |
|种 类| |
| | |
|及范围 | |
| | |
|----|-------------------------|
|设定日期| |
|----|-------------------------|
|权利顺序| |
|----|-------------------------|
|存续期限| |
--------------------------------
注 意 事 项
一、本证是土地他项权利的法律凭证,必须由土地他项权利人持有。
二、本证记载的内容以土地管理部门土地登记卡登记的内容为准。
三、凡土地他项权利设定、变更、注销的,土地他项权利人及义务人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共同申请办理变更土地登记。

附件四:土地归户卡式样

土 地 归 户 卡
编号:
-----------------------------------------
|权利人 | |单位性质| |
|----|----------------------------------|
|通讯地址| |
|---------------------------------------|
|序号|日期|地 号|图 号| 座 落 |权属性质|用 途|面 积|经办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面积单位:

附件五:土地登记卡式样

土 地 登 记 卡
单位:平方米(公顷)、元(万元)
----------------------------------------
|地 号| |图 号| |宗地面积| |
|-----|------|----|--------------------|
|用 途| |座 落| |
|-----|------|----|--------------------|
| 权属性质| |权利人 | |
|-----|------|----|--------------------|
| 单位性质| |通讯地址| |
|-----|------|----|--------------------|
|使用权类型| |终止日期| |土地证号| |
|-----|------|----|------|----|--------|
| 调查表号| |审批表号| |归户卡号| |
|-----|------|----|------|----|--------|
| 土地等级| |标定地价| |申报地价| |
|-----|------|----|------|----|--------|
|建筑容积率| |建筑密度| |建筑限高| |
|------------|-----------|-------------|
|建筑物占地面积| |建筑物类型| |申报建筑物权属| |
|--------------------------------------|
|土地权属来源 | |
|证明文件类型、| |
|编号、日期 | |
----------------------------------------
土 地 登 记 卡 续 表
-------------------------------------
|序 号|日 期| 登记的其他内容及变更登记事项 |经办人|审核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共 用 宗 使 用 权 登 记
地号 土地登记卡附页1
-------------------------------------------
|序| |土 地|单位| | |使用权|独用|共用面积| |
| |日期| | | 通 讯 地 址 |用途| | |---------|
|号| |使用者|性质| | |面 积|面积|其中共用分摊面积 |
|-|--|---|--|---------|--|---|--|---------|
|1|2 | 3 |4 | 5 |6 | 7 |8 | 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面积单位:
----------------------------------------------
|序 |申 报| 建 筑 物 |审 批|归 户| | | |
| | |------------| | |土地证号|经 办 人|审 核 人|
|号 |地 价|类型|占地面积|申报权属|表 号|卡 号| | | |
|--|---|--|----|----|---|---|----|-----|-----|
|10|11 |12| 13 | 14 |15 |16 | 17 | 18 | 1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附件六:土地登记卡、土地归户卡、土地证书的使用及填写说明
一、土地登记卡
1、土地登记卡由土地登记卡主卡、土地登记卡续表和共用宗使用权登记卡三部分组成。
2、土地登记卡以宗地为单位填写。
(1)土地权利人独自拥有或使用一宗土地的,土地登记时,在土地登记卡主卡上进行登记,登记的其他内容在土地登记卡续表上进行登记。
(2)两个以上土地权利人共同使用一宗土地的,土地登记时,宗地及土地权利状况在土地登记卡主卡上进行登记,各土地权利人的状况在共用宗使用权登记卡上进行登记,登记的其他内容在土地登记卡续表上进行登记。
(3)宗地进行第一次登记时,除在土地登记卡主卡上进行登记外,无论有无登记的其他内容均须在土地登记卡续表序号、日期栏内分别填写登记顺序号1及批准登记时间,并由经办人、审核人签字。
(4)土地登记卡登记的内容发生变更或设定、变更以及注销土地他项权利的,在土地登记卡续表上进行登记。但土地登记卡主卡中地号、图号、宗地面积发生变更的,须更换土地登记卡。
二、土地归户卡
土地归户卡以土地权利人即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为单位,按宗地填写。土地权利人在同一县级行政区范围内拥有、使用两宗以上土地的,应当填写在同一土地归户卡上。
三、土地证书
1、土地所有证和使用证以宗地为单位填写。两个以上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一宗土地的,应当分别填写土地使用证。
2、土地使用证中用途、终止日期栏目内容发生变更以及设立、变更、注销土地他项权利的,变更土地登记后在证书记事栏进行记录,但记录不能超过三次。土地使用证上其他内容变更的,须更换土地证书。
3、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以土地他项权利人为单位填写。同一土地他项权利人拥有不同宗地上的土地他项权利,或者在同一宗地上拥有两个以上不同类型土地他项权利的,应分别填写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
四、填写说明
-----------------------------------
|栏 目| 填 写 内 容 |
|----|----------------------------|
|地 号|地籍调查中的地籍编号,即宗地的编号。 |
|----|----------------------------|
|图 号|宗地所在地籍图的图幅号。 |
|----|----------------------------|
|宗地面积|宗地土地面积。 |
|----|----------------------------|
|用 途|填写宗地的主要用途。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 |
| |规程》进行调查的,填写土地利用现状分类的一级 |
| |类型;按《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进行调查的,填写城 |
| |镇土地分类的二级类型(未设二级类的填一级类)。 |
|----|----------------------------|
|座 落|宗地所在地的名称。 |
|----|----------------------------|
|权属性质|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所有权或集体土地使用 |
| |权。 |
|----|----------------------------|
|权利人 |国有土地使用者、集体土地所有者或集体土地使用 |
| |者名称。 |
| |《土地他项权利证明书》本栏为土地他项权利人名 |
| |称。 |
| |共用宗时,土地登记卡主卡本栏填写一个权利人名 |
| |称及权利人总个数。 |
-----------------------------------
-----------------------------------
|栏 目| 填 写 内 容 |
|-----|---------------------------|
|单位性质 |行政事业单位填写行政、事业,企业单位按国家统 |
| |计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经济类型划分的 |
| |暂行规定》填写国有、集体、私营、外资、港澳台、 |
| |联营、股份制、个体或其他。 |
| |个人住宅填写个人。 |
| |共用宗时,土地登记卡主卡本栏不填。 |
|-----|---------------------------|
|通讯地址 |权利人的通讯地址及邮政编码。共用宗时,土地登 |
| |记卡主卡本栏不填。 |
|-----|---------------------------|
|使用权类型|使用权类型是指土地使用权取得方式,与土地的权 |
| |属性质相对应。国有土地使用权填写划拨、出让、 |
| |入股或租赁;集体土地使用权按具体取得方式填写 |
| |荒地拍卖、批准拨用宅基地、批准拨用企业用地、 |
| |农用地承包、集体土地入股等。 |
|-----|---------------------------|
|终止日期 |土地使用权使用期限的终止时间。未明确土地使用 |
| |期限的,本栏不填。 |
|-----|---------------------------|
|土地证号 |土地权利人持有的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证书号码。 |
| |共用宗时,土地登记卡主卡本栏不填。 |
|-----|---------------------------|
|调查表号 |宗地地籍调查表的编号。 |
-----------------------------------

-----------------------------------
|栏 目| 填 写 内 容 |
|-----|---------------------------|
|审批表号 |土地权利人土地登记审批表的编号。共用宗时,土 |
| |地登记卡主卡本栏不填。 |
|-----|---------------------------|
|归户卡号 |土地权利人所在土地归户卡的编号。共用宗时,土 |
| |地登记卡主卡本栏不填。 |
|-----|---------------------------|
|土地等级 |土地管理部门评定的宗地的土地等级。 |
|-----|---------------------------|
|申报地价 |土地权利人在申请土地登记时申报的交易地价。 |
| |共用宗时,土地登记卡主卡本栏不填。 |
|-----|---------------------------|
|建筑容积率|宗地上的建筑总面积与宗地面积之比。 |
|-----|---------------------------|
|建筑密度 |宗地上的建筑物占地面积与宗地面积之比。 |
|-----|---------------------------|
|建筑限高 |允许建筑物的最高高度。 |
|-----|---------------------------|
|建筑物 |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共用宗时,土地登记卡主卡 |
|占地面积 |本栏不填。 |
|-----|---------------------------|
|建筑物类型|填写楼房、平房等。共用宗时,土地登记卡主卡本 |
| |栏不填。 |
-----------------------------------
-----------------------------------
| 栏 目 | 填 写 内 容 |
|------|--------------------------|
| 申报建筑 |申报人认定的建筑物所有权。共用宗时,土地登记 |
| 物权属 |卡主卡本栏不填。 |
|------|--------------------------|
|土地权属来 |取得土地权利的证明文件。类型填写取得土地权利 |
|源证明文件 |证明文件的种类及文件标题。编号填写证明文件的 |
|类型、编号、|编号。日期填写证明文件(批准文件)的签署(发 |
|日期 |文)时间。 |
|------|--------------------------|
|登记的其他 |一、登记的其他内容填写: |
|内容及变更 |1.土地分类面积。宗地含多种土地用途,且各种土 |
|登记事项 | 地用途能计算出面积的,填写土地分类面积。 |
| |2.集体土地所有者名称。土地权属性质为集体土地 |
| | 使用权的,填集体土地所有者名称。 |
| |3.土地权属来源证明文件。共用宗时,填写各权利 |
| | 人土地权属来源证明文件类型、编号、日期。 |
| |4.土地他项权利。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登记时已设 |
| | 定土地他项权利的,填写他项权利来源证明文件 |
| | 的类型、编号、日期,他项权利种类、权利人、 |
| | 内容、范围、设定日期、权利顺序、存续期限。 |
-----------------------------------

-----------------------------------
|栏 目| 填 写 内 容 |
|-----|---------------------------|
| |5.土地登记卡附页1页数 |
| |二、变更登记事项填写: |
| | 填写变更土地登记类型、内容及相关证明文件的 |
| | 类型、编号、日期。变更土地登记为土地他项权 |
| | 利登记时,按登记的其他内容第4条规定的内容填 |
| | 写。 |
|-----|---------------------------|
|使 用 权|土地使用者在一宗地内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面积, |
| |共用宗的为独用面积与共用分摊面积之和,非共用 |
|面 积|宗的为宗地面积。 |
|-----|---------------------------|
|独用面积 |土地权利人在共用宗内独自使用的土地面积。 |
|-----|---------------------------|
|共用面积 |共用宗中,各土地权利人共同使用的土地面积。 |
|-----|---------------------------|
|其中共用 |共用宗时,各土地权利人在共用面积内分摊到的土 |
|分摊面积 |地面积。 |
|-----|---------------------------|
|义 务 人|土地他项权利义务人是指设定土地他项权利宗地的 |
| |土地使用者。 |
|-----|---------------------------|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退耕还林粮食补助办法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退耕还林粮食补助办法的通知

2004年4月13日
国办发〔2004〕3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退耕还林的政策,保证退耕还林健康顺利进行,经国务院批准,现就完善退耕还林粮食补助办法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坚持退耕还林的方针政策,国家无偿向退耕户提供粮食补助的标准不变。从今年起,原则上将向退耕户补助的粮食改为现金补助。中央按每公斤粮食(原粮)1.40元计算,包干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具体补助标准和兑现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

二、向退耕户继续提供粮食补助的,由省级人民政府仍按原办法组织粮食供应,兑现到户,粮食调运费用继续由地方财政承担。

三、退耕还林补助资金要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截留、挪用和克扣,不得弄虚作假、虚报冒领补助资金。要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中央补助资金的具体管理办法由财政部制定,另行下发。

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有关工作,安排好群众的生产生活。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提高退耕户粮食自给能力,保证粮食市场供应,防止毁林复耕。

五、加强检查验收工作,认真落实和兑现补助政策。退耕还林的面积、补助资金的数额,都要严格登记造册,张榜公布,认真接受群众监督,做到公开、公正、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