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厦门市医患纠纷处置暂行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6 03:35:22   浏览:8014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厦门市医患纠纷处置暂行办法的通知

福建省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厦门市医患纠纷处置暂行办法的通知

厦府办〔2009〕232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

  《厦门市医患纠纷处置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OO九年九月十九日

  (此件主动公开)

厦门市医患纠纷处置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有效处置医患纠纷,依法维护患者、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保证正常医疗工作秩序,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以及卫生部、公安部《关于加强医疗机构治安管理维护正常诊疗秩序的通告》等法律、法规规定和省政府的相关工作要求,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医患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当事人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的检查、诊疗、护理行为和结果及其原因、责任在认识上产生分歧而引发的争议。

  第三条 本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与患者或者患者家属形成的各类医患纠纷的调解处置,适用本办法。

  医疗事故的处理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51号)的规定执行。

  第四条 医患纠纷的处置应当坚持以人为本、依法依规,遵循客观、公正、及时、便民的原则,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恰当。

  第五条 市区政府不断完善医患纠纷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机制,组织综治、卫生、公安、司法、保险、街(镇)及社区居(村)委会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召开协调处置医患纠纷的联席会议,组织有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积极处置重大医患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履行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职责,强化医疗机构的依法、规范、文明执业,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和医德医风建设,保障医疗安全,并指导、监督医疗机构做好医患纠纷的防范与处置工作,并负责协调处置医患纠纷的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

  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医患纠纷调解工作管理和指导。

  公安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场所的治安管理,依法处理扰乱医疗秩序的行为。

  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应当依法加强对医疗责任保险工作的监督管理。

  民政部门应当制定相关的医疗救助办法,对经济特别困难的患者,在医患纠纷处置赔付之后,视情况实施医疗救助。

  街(镇)及社区居(村)委会协助做好有关法律宣传、调解、疏导和救济等相关工作,引导当事人依法依规解决争议,共同维护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

  新闻机构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恪守职业道德,客观公正地报道医患纠纷,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第六条 司法行政部门会同卫生行政部门指导建立医疗机构人民调解委员会,加强对主要医疗机构所在地的街(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指导,建立市、区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进一步健全医患纠纷调解组织网络,积极参与医患纠纷化解工作;统一建立法学和医学专家咨询委员会,为疑难复杂医患纠纷的调解提供有关专业意见;建立医患纠纷调解工作指导小组和医患纠纷调解联络员制度,建立健全医患纠纷调解协调配合机制。

  第七条 市、区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由市、区司法行政部门主管。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由具备法学、医学等专业知识的人员担任专职调解员,适合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的退休医生、法官及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行风评议员可担任兼职调解员。

  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履行下列职责:

  (一)受理调解重大疑难医患纠纷:市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负责受理市属(管)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的纠纷;区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负责受理区属(管)医疗机构与患者之间的纠纷;

  (二)排查医患纠纷,开展纠纷预防工作;

  (三)通过调解工作宣传法律、法规、规章和医学知识,引导医患双方当事人依据事实和法律公平解决纠纷;

  (四)向患者及其家属或者医疗机构提供医患纠纷调解咨询和服务;

  (五)向医疗机构提出防范医患纠纷的意见、建议;

  (六)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医患纠纷和调解工作的情况。

  第八条 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调解医患纠纷不收取费用,其工作经费和调解员的补贴费用由财政予以保障。

  第九条 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根据人民调解的法律法规,参照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建立健全工作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其组织和具体工作办法由市司法行政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条 本市建立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全市各级公立医疗机构按照规定参加医疗责任保险,其他医疗机构可自愿参加医疗责任保险。

  建立医疗责任险为主,同时投保医疗意外险、医疗机构财产险和公众责任险等险种的多险合一的保险机制。

  第十一条 市卫生行政部门组织投保医院通过招投标或其他法定方式确定承保医疗责任保险的保险公司。医疗责任保险承保公司在保险合同的范围内,承担医疗机构因医患纠纷发生的赔偿。

  第十二条 参保医疗机构的保险费用从业务费中列支,按规定计入医疗机构成本。医疗机构不得因参加医疗责任保险而提高现有收费标准或者变相增加患者负担。

  第十三条 发生医患纠纷后,索赔金额三级医疗机构在1.5万元以下,二级医疗机构在1万元以下,其他医疗机构在5千元以下的,可以由医疗机构与患者或者患者家属协商解决,在赔偿限额范围内,医疗机构和承保公司共同分担赔偿费用,分担比例由双方协定,但应以医疗机构为主。

  索赔金额超出上述规定的,医患双方当事人应向市(区)医患纠纷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也可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申请处理。

  对于索赔金额超过12万元的(含12万元),应当先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并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赔偿标准和鉴定结论进行调解。

  第十四条 医疗机构应当成立医患纠纷处置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门的投诉、纠纷接待室和协商谈判场所,指定专人专门负责处理各类医患纠纷,制定完善的医患纠纷处置工作预案并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司法行政部门和公安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 发生医患纠纷后,医疗机构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处置:

  (一)根据医院医患纠纷处置预案的规定,及时组织开展调查、核实或请专家会诊,分析发生医患纠纷的原因,耐心听取患方反映的意见、诉求,将院方意见告知患者或者患者家属,并报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

  (二)在医患双方当事人共同在场的情况下,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复印、封存相关病历资料、封存现场实物等;

  (三)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死亡的,按规定将尸体移放太平间或殡仪馆,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对死因有异议的,医疗机构应当书面告知患者近亲属有申请尸检的权利,并告知相关程序;

  (四)告知患者或者患者家属有关医患纠纷处置的方法和程序,答复患者或者患者家属的咨询和疑问;

  (五)处置完毕后,向主管卫生行政部门提交医患纠纷处置报告,如实反映医患纠纷的发生经过及处置情况。

  第十六条 医患双方向医疗机构人民调解委员会或医疗机构所在街(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或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的,对于当事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予以受理;医患双方当事人已经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调解委员会不再受理其调解申请。

  调解组织应当自受理调解开始之日起1个月内调结。医患双方当事人同意延期的,可以再延期1个月。调解到期仍未达成调解协议的,视为调解不成,医患双方当事人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七条 经调解解决的医患纠纷,按照医患双方当事人要求,制作书面调解协议。医患双方当事人应当自觉遵守并履行调解协议。经调解应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的,依照保险责任条款,由医疗责任保险承保公司负责赔偿。

  第十八条 发生医患纠纷后,医疗机构应当如实向医疗责任保险承保公司提供医患纠纷的有关情况,医疗责任保险承保公司按照有关规定可以调查核实,并全程参与调解过程。

  调解组织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调解或作出生效判决的,属于保险责任的,医疗责任保险承保公司应当及时支付赔偿金。

  第十九条 公安机关接到关于医患纠纷的治安警情后,应当按照下列程序处置:

  (一)立即组织警力赶赴现场;

  (二)开展教育疏导,制止过激行为,维护医疗秩序和正常的就医环境;

  (三)对家属在医院设灵堂、拉白幡等,由公安民警依法责令家属立即自行拆除,拒绝拆除的,依法予以处理;

  (四)对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死亡,其家属拒绝将尸体移放太平间或殡仪馆,经劝说无效的,由公安民警依法责令家属将尸体移至太平间或殡仪馆,医院内保工作人员予以配合。

  (五)依法处置现场发生的其他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第二十条 发生医患纠纷后,患者或者患者家属有权复印或者复制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

  患者及其家属与医疗机构协商、谈判或参加调解时,人数在5人以上的,应当推举代表参加,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名;患者及其家属应当依法文明表达意见和要求,不得有过激或者违法行为,不得扰乱正常医疗秩序。  

  第二十一条 医务人员在执业活动中,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医务人员应当遵守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操作诊疗规范,保护患者隐私,按照规定书写病历资料,不得隐匿、伪造或者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

  第二十二条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所属医务人员的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保障医疗安全。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处置医患纠纷过程中玩忽职守,不履行法定义务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医疗机构未制定医患纠纷处置预案的,由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规定追究责任。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法处理。

  第二十五条 患者或者患者家属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聚众占据医疗机构诊疗或办公场所,损毁公物,寻衅滋事的;

  (二)拒不将尸体移放太平间、殡仪馆或在医疗机构拉横幅、设灵堂、张贴大字报等扰乱医疗秩序的;

  (三)阻碍医师依法执业,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医务人员或者侵犯医务人员人身自由的;

  (四)其他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医疗责任保险承保公司拖延赔付的,按保险合同的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二十七条 驻厦部队医疗机构医患纠纷的处置工作,可以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9年12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转发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市财政局关于韶关市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和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贫困村庄搬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广东省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转发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市财政局关于韶关市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和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贫困村庄搬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和中省驻韶有关单位:

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市财政局制定的《韶关市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和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贫困村庄搬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韶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日



韶关市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和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贫困村庄搬迁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市财政局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我市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和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贫困村庄搬迁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我市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和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贫困村庄搬迁工作扎实、有效推进,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我省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工作的意见》(粤府〔2011〕24号)和广东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做好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贫困村庄搬迁安置工作的通知》(粤贫〔2010〕9号)精神及财政管理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和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贫困村庄搬迁专项资金,是指由省、市、县(市、区)财政安排及社会募集、专项用于我市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和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贫困村庄搬迁的补助性资金。

第三条 专项资金管理遵循统筹安排、专款专用、确保效果的原则。省级补助资金由省直接安排到县(市、区);市级补助资金由市扶贫办会同市财政局制定资金安排计划报市政府分管领导批准后,联合向县(市、区)下达资金计划;县级补助资金由当地负责统筹和安排使用。



第二章 专项资金的使用



第四条 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和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贫困村庄搬迁补助性资金的使用,按照省的有关规定,省级补助资金必须落实到户,市、县(市、区)两级补助资金在确保完成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任务的前提下,可由县(市、区)统筹用于有关村庄公共设施和村容村貌整治建设。



第三章 专项资金的划拨



第五条 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和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贫困村庄搬迁补助资金采取以奖代补,指标落实到户。根据各地住房改造建设工作进度,经由当地镇政府验收合格,县扶贫办、县财政局审核确认后,由县财政部门及时向住房改造建设农户拨付补助资金,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一)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改建农户建设进度到房屋窗台以上的,划拨50%补助资金;改建完成经验收合格并拆除原居住房屋的,划拨剩余的50%补助资金。

(二)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贫困村庄搬迁。属集中安置的搬迁农户建设进度到房屋窗台以上的,划拨1.5万元补助资金;改建完成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并放弃原居住房屋的,划拨剩余的1.5万元补助资金。属分散安置自建住房的按集中安置拨付方式执行。属分散安置在圩镇或县城购买房屋的,凭农户购房《房产证》或相关证明,经县级房管部门、县扶贫办确认后,一次性将补助资金划拨到位。

(三)市、县(市、区)级补助资金。市级资金,由市向县(市、区)下达资金计划,由县级扶贫、财政部门按照项目建设的有关规定将项目资料报市级备案,并采取按建设进度、分期付款方式拨付。用于有关村庄公共设施和村容村貌整治建设资金由村庄公共设施和村容村貌整治建设所在镇政府向县(市、区)财政及扶贫办申报,经县(市、区)财政及扶贫办共同审核后,按进度拨付。

县级补助资金的管理由各县(市、区)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章 工程建设验收



第六条 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和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贫困村庄搬迁建设由镇政府组织有关部门验收,报县级扶贫办审核确认。市扶贫办根据各县(市、区)实施情况,牵头会同市国土、建设、财政等部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专项督促检查。省对工程建设验收有具体规定的,按省的规定执行。



第五章 专项资金的管理



第七条 各级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和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贫困村庄搬迁专项补助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暂不具备国库集中支付条件的,按照市财政局《关于印发〈韶关市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报账制实施细则〉的通知》(韶财农〔2005〕133号)的规定实行财政报账制管理。做到专账专户、专款专用,确保补助资金落实到户、落实到项目。落实到户的补助资金,在有关部门验收核实后,由财政部门将补助资金按进度直接打入住房改建农户的个人账户。县级扶贫部门要将年度扶持农户名册报市扶贫部门备案,确保扶持对象真实准确。

第八条 各县(市、区)扶贫、财政部门按照《广东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行方案》规定,对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和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贫困村庄搬迁建设情况及资金使用情况实施绩效评价,并报市扶贫办和市财政局。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九条 专项资金必须做到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挤占和挪用。

第十条 市、县(市、区)审计和监察部门加强对农村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和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贫困村庄搬迁建设专项补助资金(含社会募捐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防止违法违纪行为发生。



第七章 附则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市扶贫办和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司法部关于办理少年刑事案件建立互相配套工作体系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司法部关于办理少年刑事案件建立互相配套工作体系的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
(局)、司法厅(局):
近年来,少年犯罪日益严重,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也引起各级司法机关的普遍重视。一些地区针对少年犯罪的特点,在办理少年刑事案件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实践,总结出不少好的经验。目前,有些地方的公安、检察、法院和司法行政机关密切配合,初步形成办理少年刑
事案件和管教少年罪犯配套的工作体系,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对于促进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预防和减少犯罪,保障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贯彻对违法犯罪少年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完善具有我国特色的少年司法制度,公安、检察、法院、司法行政各部门应加强互相间的联系,并逐步建立办理少年刑事案件的相应机构,使各个环节相互衔接起来,以加强对少年犯罪的治理和防范工作。为此,特作如下规定

一、看守所应严格执行《看守所条例》,对于羁押的少年人犯应当与成年人犯分押分管;暂不具备条件的,也应当尽量避免把他们与屡教不改的惯犯、累犯和恶习很深的人犯关押在一起。
对少年人犯案件的侦查、预审工作,公安机关应确定专门办案人员或者侧重办理少年人犯刑事案件的人员,有条件的地方,也可设立专门机构。对少年人犯的讯问要采取不同于成年人的审讯方式、方法,在讯问中应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疏导工作;了解少年人犯作案的动机和成因,并
记录在卷,以便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公安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对被判处管制和被判处拘役宣告缓刑、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宣告缓刑的少年罪犯,应加强考察的组织和实施工作。
二、人民检察院应根据办理少年刑事案件的特点和需要,逐步建立专门机构。目前,设立专门机构条件不成熟的,应指定专人负责办理此类案件。
在办理少年刑事案件中,检察机关同有关部门要加强联系,通过办案耐心细致地做好对少年被告人的教育、感化、挽救工作。
人民检察院要加强对侦查活动、审判活动和少年监所的监督,保证准确执行法律,同时注意保障少年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三、人民法院办理少年刑事案件,要严格执行刑法、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少年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人民法院应当设立少年法庭或者指定专人负责办理少年刑事案件。在审判过程中,应根据少年被告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采取不同于成年被告人的方式、方
法,注重疏导,寓教于审,惩教结合,准确、合法、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核实证据,并且帮助少年被告人认识犯罪原因和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少年法庭要注意发挥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监护人的作用,争取他们配合做少年被告人的教育、感化工作。对判决后的少年罪犯,少年法庭可以
通过各种方式,采取不同形式,做好回访、考察和帮教工作。
人民法院审结少年刑事案件后,应认真详细地填写结案登记表,连同生效的判决书副本、执行通知书一并送达少年管教所。
四、司法行政机关要加强法制宣传工作,为教育少年遵纪守法、预防和减少少年犯罪做好工作。
少年刑事案件必须有律师参加辩护。有条件的律师事务所应有专人承担少年被告人的辩护。律师在辩护过程中,要多做少年被告人的教育、感化工作。
少年管教所要认真贯彻执行“以教育改造为主,轻微劳动为辅”的方针,坚持半天学习、半天劳动制度。要尽可能地做到对不同类型的少年罪犯实行分管分押。要设专职人员对少年罪犯进行文化、法制、劳动技能教育,为他们回到社会就业创造条件。要加强与少年法庭的联系与协作,
为少年法庭提供少年罪犯改造的情况。
五、对于具备减刑、假释条件的少年罪犯,执行机关应当及时提出书面意见报请人民法院审核裁定。少年罪犯改造与成年罪犯不同,可塑性大,变化快,人民法院对少年罪犯的减刑、假释,在掌握标准上可以比照成年罪犯依法适度放宽。
对于在押的少年罪犯及其家属提出的申诉,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应当指定专人及时办理。对于少管所转递的申诉,人民法院应将办理结果尽快答复少管所。
六、办理少年刑事案件,建立互相配套的工作体系,公安、检察、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要认真做好这项工作,确定一名负责同志分管此项工作。各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从不同方面对少年罪犯进行教育、改造,发挥政法部门整体工作优势,以取得矫治、改造少年罪犯的最佳
效果。必要时,政法四机关可以建立联席会议制度。
各部门应当为抓紧落实以上各项要求努力创造条件。遇有问题,及时向有关上级部门报告,以便统筹解决。



1991年6月1日